2005年在三亚举办的金鸡百花电影节在布展等方面相当夸张,如果不是后面有海,还真看不出这原本是个岛!
2010年金马奖把影后给了吕丽萍,而她那部作品《玩酷青春》让大多数记者感到“迷茫”……
2016年第三届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颁奖盛典……怎么好像央视春晚? (本组图片源自网络)
从2004年在银川举办的金鸡百花电影节算起,记者在电影节的道路上疯狂追逐了13年,电影节的种类、数量、规模以及风向和势头,在十几年间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也有很多电影节在多年的沉淀中愈发凸显其个性。总结下来,4大关键词,对比这些年的电影节。
最奢华的电影节,当数2005年那场“海天盛宴”!当年在三亚举办的第14届金鸡百花电影节,恰逢中国电影诞辰百年,三亚“全岛总动员”——机场沿途的路牌、灯箱、酒店楼体布满广告;各大旅游景区为电影节专属服务;会场和红毯的布置让人眼花;无论媒体或嘉宾,脖子和手腕每天都被“缠绕”着无限供应的鲜花花环……更夸张的是,记者们跟随100多位明星从三亚奔赴万宁,种植了100来棵青皮树,被命名为“百年电影百株明星林”。到了晚上,空中又放飞了100多盏孔明灯,说是为百年电影祈福……当时,现场一群来自波兰的游客被眼前的情景惊掉了下巴,在慌乱中纷纷与这场“偶遇的盛况”合影留念。这届电影节,洗脑了外人对一个海岛的认知。
次奢华的电影节,哈尔滨冰雪电影节可以说一说。当年主办方相当“土豪”地打造了一座“电影冰雪主题公园”,选了10年10部影片做了10个电影场景的冰雕群像,有《叶问》《无间道》《英雄》《功夫》等等,在阳光照耀下,电影人物变得晶莹剔透、寒气逼人,雪人“甄子丹”最受欢迎,险些被影迷“抱”化了……总之,这场冰雪世界里的电影节,办得相当梦幻!而女星在零下二十多度走红毯还肯露大腿,也算是另一种“奢华”吧。
最不奢华的电影节,金像奖算一个,维多利亚港最“奢华”的红毯秀也不过几块LED电子屏……但万万没想到,比金像奖更寒酸的,居然是世界三大国际电影节之一的威尼斯电影节!2016年9月记者抵达第71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举办地Lido岛,从码头到电影宫步行的30分钟内,居然没有看到任何关于电影节的指示牌或宣传标识,然后……居然在岛上迷路了……到达现场后又看到了更为夸张的一幕——当地人遛个狗就进了红毯区……
缺少赞助的香港电影金像奖,每年都办得“抠抠锁唆唆”,雷打不动地在没有网线的小剧场举办,因为这里免费。但每年金像奖的主题都很一致——主打“温情”,彰显香港电影人的团结,有时候这种“主题情怀”甚至关联到获奖结果。2009年是香港电影100周年,金像奖打出了“敬老”主题,除了颁奖礼上让成军50年的七小福齐集、致敬萧芳芳外,最明显的“致敬”还体现在重头奖项上——入行30年的廖启智重夺最佳男配角,获得最佳女配角的是入行超过40年的老戏骨陈丽云,入行超过50年的鲍起静首夺影后,她上台第一句话就多谢评委“敬老”。
金鸡百花电影节的特点则非常明显——“移动的城市名片”。因为每年在不同城市“轮流举办”,电影节做主题文案的人,每年都会根据举办城市的历史人文特点,给电影节“找定位”。比如2004年在银川举办,明星和媒体参观镇北堡西部影城,成为电影节的重要“流程”。“《红高粱》《新龙门客栈》《大话西游》等近百部影片,从这里诞生走向世界”的宣传语无处不在,电影节为当地旅游和经济起到了推动作用。
北京国际电影节,别称“首映礼”。天坛奖并非重头戏,反而是各种合作、宣传更吸引人注意。各类电影公司带新片赶场,举办各种“首映”活动,甚至掺杂“开机”“关机”“转场”等宣传,明星走马观花式的宣传成为一大现象。
在国内电影节中,记者最怕跑“金马”,因为总有令人“懵逼”的电影名出现。2010年金马奖,当最佳导演颁给钟孟宏时,他的《第四张画》很多记者都没看过,大家面面相觑,只有个别影评人在现场自嗨……而最佳女主角颁给吕丽萍时,更多人傻眼,《玩酷青春》是什么东东?当年一起傻眼的还有冯小刚,连夜在微博炮轰金马奖,替影后候选人徐帆落败鸣不平。即便在金马奖50周年大庆那一届颁奖礼,“知天命”的金马依然任性,没有把大奖留给本土呼声颇高的蔡明亮的《郊游》,而是出乎意料地颁给“闻所未闻”的新加坡影片《爸妈不在家》。奖项开出那一刻,全场哗然,记者汗颜,不知道如何完成接下来的采访……
而采访大众一些的金像奖,记者内心就强大多了,即便是遇到没看过的影片,起码也听说过。即便是没听说,起码演员或导演也知道。不管怎样,总会有一个“熟悉”的……呵呵!
当然,还有一个更小众的电影节不得不提,因为很多影片不但“没听过”,可能这辈子也就看这一回!在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上,丝路沿线的各国都送来了影片,先别提影片名了,你肯定不知道,单是这些国家——格鲁吉亚、阿塞拜疆、尼泊尔、巴勒斯坦、亚美尼亚……你是否熟悉?
所谓大众与小众,不存在“好与不好”,不同影迷有不同喜好,电影节也有各自的调性。
最磨蹭的颁奖礼,能颁多久?2013年的台湾电影金马奖恰逢50周年,从下午5点多开始走红毯,到颁奖礼结束已是次日凌晨0∶30,整个颁奖持续了7个多小时,记者在等待颁奖结果的过程里,真是又累又饿又焦虑。虽然蹭上了主办方的盒饭,但看到餐盒上那句“天下没有免费的晚餐”时几乎崩溃掉……
通常各大电影节的颁奖盛典(红毯+颁奖礼)在五六个小时左右。当然,也有例外——
威尼斯电影节,红毯走如风,颁奖快如电!明星走红毯不磨叽、不摆POSE、不设计环节,不临时开“发布会”……所以,“大牌”在这里很难体会到优越感,第71届威尼斯电影节上,主竞赛单元评委陈冲“倏——”地一闪而过……当一个小时的红毯走完后,身边不时能听到这样的对话:“××明星来了吗?”“啊,早就走完了!”而当晚的颁奖典礼更是快到吓人,晚上7点开始,8点结束,一个小时的颁奖礼真的太少见了!没有演出,没有串场,每个奖开奖前不播放候选名单,开奖嘉宾不会因为好不容易邀请来而在现场喋喋不休,获奖者感言也很简洁,少了各种流泪和长久“感谢”。基本流程就是——念名单,领奖——念名单,领奖……总之,绝对是最快速的颁奖礼。
除了威尼斯这种纯粹的“颁发式”,还有奥斯卡金像奖、香港金像奖那种“演出式”,金鸡百花、丝绸之路等国内电影节的“晚会式”。颁奖盛典的模式因地域和电影节特色各有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