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田歌实业有限公司是程雅锦于1997年创办的。程雅锦凭着一个女人的细心和闯劲,做活了“鸭”文章,经她开发的鸭产品身价倍增,程雅锦凭着鸭产品走上了致富路。2007年1月11日,中央电视台7套《致富经》栏目播出了她的致富经验。以下刊出的就是电视播出的内容(略有删节)。
程雅锦在车间接受中央电视台记者采访。个人一年能卖到上百万只的鸭子,而一只鸭子就可以卖到50元左右,仔细一琢磨,似乎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而这事就发生在浙江金华市的一个女人的身上……普通的水鸭每过一年,不产蛋后就要被淘汰,很多农民都像王春洪一样卖活鸭。
浙江金华武义县履坦镇履三村农民王春洪:“一只鸭子不产蛋了,卖掉最高时也只有二三十元钱。”
而同样一只淘汰的鸭子,经过这个叫程雅锦人的手,却卖出了让王春洪等人想不到的高价。
程雅锦:“鸭舌加工以后能卖1元多,鸭身做成酱老鸭后能卖到四十多元。鸭掌做成休闲食品后能卖到2元多,鸭血和鸭肠能卖2元多,还有鸭毛都能卖2元多。”
1997年原本做丝绸生意的程雅锦,因为生意不景气,经过市场调查后就看中了产业化蛋品加工。
当时全国70%的鸭蛋产品产自江南,做出来的皮蛋都是沿袭传统工艺用氧化铅等料液和泥巴混合生产出来的,加工这种皮蛋的都是一些小厂。
由于有办厂的经验,程雅锦投资100多万元承包了土地,买回了3万只鸭苗,开始养鸭搞无铅皮蛋加工。
不懂加工技术,程雅锦只好四处拜师,后来通过朋友介绍认识了浙江大学的陈有亮教授。陈教授一直从事禽蛋食品加工研究,很多理论成果也想找个基地进行实践,于是双方达成了合作协议。
浙江大学动物科学院教授陈有亮:“皮蛋加工方式有两种,一种是泥包的叫生包皮蛋;还有一种叫浸泡法。像这种浸泡法,把辅料都配成药液,然后新鲜蛋浸泡在这里边,浸好以后再拿出来。”
在陈教授的指导下,他们采取了浸泡方法,用铜和锌代替了传统用于凝固的氧化铅。到2000年,在克服了烂头、白点等问题后成功生产出了无铅皮蛋。
程雅锦丈夫徐翼虎:“别人都用泥巴包的,没有泥巴包的不像皮蛋,或不是皮蛋一样的,总觉得我们这个不是皮蛋,像鲜蛋一样。”
传统皮蛋每公斤价格是9元到9.6元,而程雅锦的无铅皮蛋每公斤价格是11元到12元,根本不被人们接受,积压的产品越来越多。
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把程雅锦推向了谷底。以前一直靠卖鲜蛋维持鸭场运转,由于蛋价的下滑,资金出现了紧缺。而鸭子每天都得一万多元的饲料钱,皮蛋又卖不动,前期买场地、建厂房,把她所有的钱都搭进去了,最后连买饲料的钱都没有了,鸭子断粮了。
程雅锦:“当时无法形容,就是感觉很痛苦、很无奈。事业上的事情一般都不会哭的,就那天我在鸭棚里一个人偷偷在那里哭了。”
想想养鸭以来的酸甜苦辣,程雅锦有些怀疑自己的选择。然而现在自己的全部都投到了鸭子上,鸭子没有吃的,程雅锦惟一可做的就是赶快销掉那些积压的皮蛋。
经过一番调查,程雅锦看上了这个叫宋爱和的经营户。宋爱和是当地农贸市场上做禽蛋生意最早、规模最大的业户,她的蛋品销量占整个市场的三分之二左右。
程雅锦:“如果我们产品给她销的话,她如果能销得好,别人也都会一起帮我们销。”
武义农贸市场经营户宋爱和:“当时觉得是皮蛋吗?好像皮蛋都是泥包的,也不相信。”
程雅锦当场剥了一个皮蛋让宋爱和进行了品尝比较,并用车拉着她到工厂去看了一下。但宋爱和仍然不同意代卖。
农贸市场经营户宋爱和:“不愿意,价格比我们的高,好像没有钱赚,我们做生意讲实话。”
当时宋爱和自己家里养鸭,产蛋后自己加工成泥包皮蛋,自己在市场上卖,利润比较高。
农贸市场经营户宋爱和:“我自己做一斤皮蛋4元就做出来了,她给我要4.5元到5元一斤的这个价格。”
虽然找朋友帮忙做工作,但宋爱和就是不同意。当程雅锦第三次来找她时,宋爱和却动摇了。
程雅锦:“她自己做泥包的皮蛋一斤能赚1元钱左右,那么我就跟她说,你如果卖我们的皮蛋,代销我们的皮蛋,那你卖完一斤皮蛋给你补1元钱。”
农贸市场经营户宋爱和:“当然有诱惑力的,她说一样的价格再给我1元钱,我当然卖她的试试。我们自己做,人又吃力,可能一年一批做不好的话什么都没有了。”
为了卖掉积压的皮蛋,程雅锦决定不赚钱也要让利给宋爱和。觉得划算后,宋爱和借助自己的销售渠道,积极向老主顾们推荐这种吃起来方便并且对身体没有害处的皮蛋。
后来宋爱和自己不做皮蛋了,专门卖起了程雅锦的无铅皮蛋。市场上别的业户在她的带动下也卖起这种皮蛋,程雅锦积压的几十吨皮蛋很快卖了出去。虽然这次程雅锦没有赚到钱,但这种皮蛋已经深入人心了。当地市场打开以后,程雅锦便取消了给宋爱和的补贴。
程雅锦用同样的方法把皮蛋卖到了杭州、温州、萧山等地。一个皮蛋比鲜蛋多卖了3毛钱,一年下来多收入了上千万元,程雅锦摆脱了困境。
随着产蛋量的下降,一年半以后这些鸭子就要被淘汰。淘汰的老鸭,一般都以每只十多元至二三十的价格被人收购。每到这个时候,养鸭户们只好自己想办法了。
武义县履坦镇履三村村民王春洪:“卖不掉拿到金华去卖,自行车驮两个箩筐去卖。”
而程雅锦每年淘汰的老鸭都有三万多只,如果像王春洪这种卖法扣除成本几乎没有钱赚,而且完全受制于别人。自己能不能把老鸭利用起来搞加工呢?
2002年,通过考察,程雅锦发现老鸭煲很受浙江人欢迎,但它不能工业化生产。而当地农村每年冬天有用老鸭做酱鸭的习俗,都是自己做自己吃。
但这种酱鸭只能在冬天做,夏天做容易发臭。后来程雅锦通过浙江大学陈有亮的技术,借鉴传统的工艺,用中草药、香辛料替代了酱油。同时增加了烧烤、卤制等环节。
程雅锦:“卤制过程用中草药,它能够去腥,还可以增味调色,在烘烤过程中可以去油去腻。”
浙江大学动物科学院教授陈有亮:“它既腌又烘烤又卤制,这样综合起来,所以它有腌腊的风味又有酱卤的风味又有烘烤过的风味。”
这种制作方法不受温度的限制,一年四季都可以生产,并且口味也比以前独特,开袋就可以食用,而传统的酱鸭还需要蒸煮。
在北京主营茶叶生意的老乡俞学文,同时开了一家酒楼,集中销售武义的名优特色农产品,回家过年时,俞学文看到程雅锦的产品后,对酱老鸭特别感兴趣。
农副产品经营商俞学文:“味道原汁原味,不像饲料喂养出来的特别肥特别腻,没有这种感觉。”
从武义运活鸭到北京,不但运输成本高,而且不能做出这种风味。于是俞学文便提出要做北京的代理。
因为有很好的销售渠道,俞学文便以送礼的名义买回了200箱酱老鸭,在自己的茶楼进行了试销。这种酱鸭不同于烤鸭,不油不腻,很有嚼头,不但吸引了武义老乡,而且很多外地顾客都非常喜欢。200箱酱老鸭很快卖完了,俞学文又进了一些。
茶叶经营商俞学文:“我们这一块给她销售一年能达几十万上百万数额,其实市场空间还很大。”
程雅锦还利用酱老鸭的工艺,把鸭掌做成了酱鸭掌。原来几毛钱的鸭掌卖到了2元多。根据市场的需要,程雅锦又开发出了酱鸭脖、鸭肉干等休闲系列食品,同时还成功开发了牛肉、山羊肉等系列产品。2004年程雅锦的田歌公司又与浙江大学合作承担了浙江省重大科研攻关项目,鸭蛋蛋黄卵磷脂这一高科技系列产品,目前已正式投放市场,使鸭蛋的价值大大提高。